新手电商常犯的选品和找货源误区,指出不应盲目跟风和依赖所谓找货源网站。详细阐述新手选品要考量利润并匹配自身能力,找货源先测试再拿货,避免盲目追求源头工厂,还强调要学会成本拆解和供应商洽谈技巧,同时提及老卖家品牌化趋势,为新手电商提供避坑指南和方向 。
在电商领域,新手卖家常常怀揣着创业的热情一头扎入,却容易在起步阶段陷入诸多误区。其中,满世界询问他人“什么产品好卖”,热衷于收藏小红书上所谓“30个找货源网站”“50个选品地址”,便是一个极为致命的逻辑错误。事实上,那些提供这些网站的人,很多自己都未曾深入研究和使用过。
仔细想想,但凡有几年电商从业经验的人,又有几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找产品的呢?那么,新手卖家在初涉电商时,究竟该如何正确寻找货源、做好选品呢?
一、选品之道:匹配自身能力是关键
选品并非盲目跟风,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步骤。首要的是考量产品的利润空间,没有利润的产品,即便销量再高,也难以实现盈利。同时,要对周围同行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观察,了解市场竞争态势。在此基础上,清晰评估自身的水平和所拥有的资源,包括资金、人脉、渠道等,将自身能力与产品进行合理匹配,再决定是否涉足该产品领域。
如果在这些关键因素都未想明白的情况下,仅仅看到别人卖什么产品火爆就盲目跟风,最终大概率会遭受损失。例如,市场上某款网红玩具爆火,新手卖家未考虑自身销售渠道、推广能力以及利润空间等因素,就匆忙跟风销售,结果可能因竞争激烈、自身缺乏优势而导致产品滞销。
二、谨慎对待源头工厂:先测试再深入合作
很多新手卖家一开始就执着于寻找源头工厂,认为直接从工厂批量拿货能获取更高利润。诚然,从工厂批量拿货,单件成本可能会降低。比如,批量拿500件货,一件成本或许能低至30元,而单件采购可能要50元,单件差价达20元。
然而,新手卖家往往忽略了潜在风险。在市场不确定性高、竞争态势不明朗、流量获取不稳定的情况下,一次性从工厂大量拿货,如果产品卖不出去,这批货就会积压在手中,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。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先对产品进行测试,观察其是否能够稳定出单,出单频次如何,以及自然流量能否为产品带来订单。当产品展现出一定的市场潜力,有了稳定出单的趋势后,再逐步增加拿货量。
并且,当卖家对产品足够了解,能够给工厂提供合理利润时,工厂自然愿意与其合作,不仅能给出优惠价格,还可能提供较好的账期。例如,新手卖家小李一开始尝试销售某款手工饰品,先从小批量拿货开始,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测试。随着销量逐渐稳定,他与工厂建立了良好沟通,工厂为他提供了更优惠的价格和宽松的付款账期,助力他的生意逐步扩大。
三、掌握成本拆解与洽谈技巧:提升利润空间
当下市场拿货价格相对透明,平台和一些精明的工厂对于产品的利润区间往往心中有数,然而许多新手卖家却对此缺乏清晰认知。以Temu平台为例,其对卖家的利润把控较为精准,产品在何种价格区间能盈利一目了然。
因此,新手卖家不应仅仅着眼于寻找最便宜的货源,更重要的是尽快学会生产成本拆解和供应商洽谈技巧。通过深入了解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,包括原材料、加工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费用,卖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利润空间。在与供应商洽谈时,凭借对成本的了解,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、付款方式等条件。比如,卖家小张在采购某款电子产品时,通过仔细拆解成本,发现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。
在与供应商洽谈时,他提出优化原材料采购渠道的建议,双方达成合作,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,还提升了产品质量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。
对于老卖家而言,当前电商市场头部卖家已在产品、管理、营销等方面积累了扎实基础,在利润保障与专业化运营的加持下,实现品牌化已是顺势而为。而新手卖家则需从基础做起,避免陷入常见误区,通过正确的选品和货源策略,逐步在电商领域站稳脚跟,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。